3月29日上午,上海舞蹈学校门口,金宝龙芭蕾舞学校创始人陆颖正在与下车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成员打招呼。“这里面有我的老师、同学和学生。”1990年到1993年,她舞校毕业前往松山芭蕾舞团学习工作,“日本老师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有偏见,特别是森下洋子团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我。”
如今,这对中日师生再度相遇。应全国友协邀请,在中日《关于加强青少年交流的备忘录》项目框架下,松山芭蕾舞团百余位青年演职人员来到上海,先后参访上海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及上海歌舞团,与同龄人互动交流、增进了解,看到最真实的彼此,用足尖续写中日“芭蕾外交”。
两国语言不同,艺术语言相通
熟悉的音乐声响起,上海舞蹈学校学生表演了《白毛女》选段“大红枣儿甜又香”,把两国青年思绪拉回到1955年。那一年,经过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与夫人松山树子改编,《白毛女》首登东京舞台,拉开中日芭蕾外交大幕。1972年7月上海舞剧团访日,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同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如今,友谊的接力棒交到清水正夫儿子——现任芭蕾舞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与夫人、芭蕾舞团团长森下洋子手中。“我们一百多人为日中交流而来,这一项意义深远的伟大工作。”76岁的清水哲太郎告诉日本年轻人,希望大家能发扬前辈在两国交往中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助力两国新时期友好。
仰起头、踮起脚尖、伸展双臂,在排练厅轻盈地翩翩起舞…… 在舞校芭蕾舞科副主任李倩带领下,日本演员开始进行基训课。“我们深深感受到日本孩子对艺术热爱。”李倩注意到,虽然只是场内部互动,但孩子们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服饰打扮一丝不苟。虽然是首次合作,但中日师生很快进入状态,“虽然两国语言不同,但艺术语言相通。我们彼此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交流”。基训课结束,在旁观看的陆颖起立鼓掌,并与自己的日本学弟学妹拥抱祝贺。
这一幕让上海舞蹈学校校长吴洁很是感慨。早在1995年,还是芭蕾舞演员的他就与松山芭蕾舞团有过合作。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森下洋子饰演女主角克拉拉,吴洁饰演剧中教父一角,两人台上配合默契。近30年后,他们更多承担两国培育艺术新人工作,“我想和日本同行进一步交流教学方法,推动芭蕾舞教学更上一层楼。”森下洋子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芭蕾舞不仅是西方的,更是全人类的,要一起继承。
当天下午,在上海芭蕾舞团,换上演出服,76岁的森下洋子表演了黑天鹅双人舞选段。甫一结束,便传来了两国舞者雷鸣般的掌声与长时间的叫好。上芭团长辛丽丽为老朋友鼓掌,“保持这么好的身体状态太不容易,她是在用灵魂跳舞,值得我们老中青三代芭蕾舞演员学习。”她与这位第二代“喜儿”约定,未来一定要带领上芭去日本交流。
年轻人要站在日中交流最前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真是太开心了。”上芭实习演员春佳非常兴奋。2012年,她从日本来到上海舞蹈学校留学。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她,在现场为中日年轻人当起了翻译,大家一起讨论舞蹈技巧,一起讨论兴趣爱好,“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森下洋子老师表演。艺术不分国界,在一起有种一家人感觉。”
这种家人般的亲切感时时洋溢在现场。听到年轻的中国舞蹈学员受过伤,清水哲太郎急切地关照,“年轻人要保护好自己,对于受伤处要多按摩”;得知上芭首席演员戚冰雪今年27岁,森下洋子紧紧握住她的双手,“你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14岁的松山芭蕾舞团演员神野美羽听后很是感动,“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力量。我们感受到前辈艺术家的磅礴力量,也感受到他们期待延续两国友谊的愿望。”
从二楼芭蕾舞团来到三楼歌舞团,日本演员先后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渔光曲”和《朱鹮》双人舞片段。“朱鹮是广受日本民众喜爱的物种,但由于环境恶化一度濒临灭绝。”上海歌舞团副团长朱洁静告诉日本朋友,舞剧《朱鹮》就是讲述朱鹮与人类相惜相怜的故事,自2014年在日本首演以来,累计已在日演出80场,她还现场教授日本演员《朱鹮》舞蹈动作。
“日中友好是前辈老师们不怕牺牲、长期努力得来的。”松山芭蕾舞团年轻演员林隼平深感责任在肩,“如今我们年轻人站在日中交流的最前线,我们要通过艺术交流、年轻人交流助力两国友好。”
早在1973年,日本横滨就成为了上海的首座友城。上海市友协会长陈靖表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两国友好的未来在青年一代,期待深化人文和艺术交流,为两国未来和平友好合作做出贡献。“中日是永远的邻邦。通过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对发展日中关系必不可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赤松秀一表示,期待日中关系未来进一步深化。
中日友邻,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两国友好的种子,相信就在这一次次青年人面对面的交流中种下、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