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从粤港澳大湾区始发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通运营,该班列由广物控股集团与深圳港集团合作运营,从广州国际港驶出,满载粤港澳大湾区名优特色产品,最终运抵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相较传统线路可节省5天左右时间。
粤港澳大湾区“中吉乌”班列的开行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与中亚的经贸合作潜力如何?来听听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宁的解读。
有助于中国与中亚深化务实合作
张宁:2018年2月,中吉乌国际公路正式开通运营。2019年10月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这条通道又称为“南部通道”,是链接东南亚经中国东南,西南和西北到中亚,进而向西到欧洲的陆上物流大通道。2022年5月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22年6月签署中吉乌铁路建设备忘录。提出建设“通道+枢纽+网络”三位一体的运行体系,打造“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的国内国际通道。“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边物流走廊以及10条国际物流通道,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从上述这三个协议项目的规划看,粤港澳和中吉乌班列多式联运的开通就是落实这些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与中亚可优势互补
张宁: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广州市海关监管的中欧班列累计有14条进出口线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直连贯通。
已有2721家企业的货物通过“湾区号”中欧班列通达欧亚大陆38个国家。“湾区号”中欧班列发展至今,运送货物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等多个品类。
中亚五国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是中国的国策。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与中亚地区的市场和资源优势等实现互补,有利于推动双方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中国与中亚,东南亚与中亚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质量的经贸合作。
随着大湾区首列“中吉乌”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启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班列通道已达18条。数据显示,由广物运营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经突破1000列大关,线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上万家外贸企业提供外贸出口服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世界的重要物流大动脉。
通过港口和铁路网结合,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可扮演怎样的角色?应如何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枢纽经济的能级?来听听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的分析。
大湾区对“一带一路”倡议至关重要
郭万达: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湾区本身产业链是非常完整齐全的,既有高新产业,也有传统产业。这一次从广州启程的“中吉乌”班列,运送的都是大湾区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带一路”市场本身很广阔,大湾区本身又有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各种齐全的制造业产品,所以通过铁路、公路的联运,实际上就是把市场打开了。既有利大湾区本身产业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与“一带一路”贸易相通、民心相通、产业相通,能够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所以大湾区的作用非常重要。
要打通综合枢纽对外通道
郭万达:枢纽经济是建立在综合的交通枢纽的基础上的,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完整的交通运输的体系,包括机场、港口、高铁、城轨、公路、高速,形成一个网络,这时候枢纽经济就能够发挥其作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湾区现在有两个很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广州,二是深圳。要把广州和深圳两个综合枢纽对外的通道打通,继续建设基础设施,如深圳对外的高铁、铁路的运力。
当然,还有“软联通”,也就是制度创新,包括海铁联运、铁路公路联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样就能使得大湾区提升其枢纽经济,就能够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而且能够在对外开放、对外辐射、对外联动上,更好发挥作用。
中欧班列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亚欧大陆国际物流运输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与纽带。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的服务范围覆盖中国108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中欧班列的朋友圈已扩至欧洲大陆25国208座城市。2023年上半年,主要中欧班列发运量继续攀升,多地开行量创纪录。
如何评价中欧班列开行这十多年来的成就?我们来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发运量增长背后是中国工业化的奇迹
《全球财经连线》:中欧班列发运量不断增长,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王义桅: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创造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奇迹。在疫情暴发以后,人员间接触减少,海上安检、卫生检疫等方面遇到了很大问题。今天,中欧班列在陆路运输方面较为稳定。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这使得“海上全球化”和海洋作为主要贸易载体已经不够。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并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因此,中国可以生产从火柴到火箭,从味精到卫星,从螺母到航母,几乎所有东西。高附加值、工业化的产品源源不断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到欧洲,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超然地位。
现在,不仅是沿海地区同欧洲进行贸易,内陆地区譬如重庆、成都,其中成都承载了1/4的中欧班列。而像(运输)义乌小商品的(班列)开行等也体现了“一带一路”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让中国不沿海、不沿边的地区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或起点。其不仅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对接了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同时推进了欧洲一些内陆地区的再工业化,再造其优势。
中欧班列实际上对接的是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对接的是产能梯度,对接的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引领者,对接的是全球化——从海洋通道走向陆海联通,而这实际上也是人类的一个大转型。
中欧班列具有三重魅力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评价中欧班列开行这十多年来的成就?为“一带一路”注入了怎样的动能?
王义桅: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它将中国与欧洲各个地区全方位连接,不仅通过之前“点对点”和沿海地区辐射的模式,而是更加平衡,这是在交通物流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还有对于产能合作模式的贡献,以及使得城市拥有成为全球互联互通节点的魅力,这也拓展了文化、生活方式及人员交流各个方面的效应。
中国生产的高附加值汽车零配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被大量运输到欧洲,而欧洲的啤酒、巧克力、水果,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则运输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这就是中欧班列的魅力所在。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摄制:实习生沈楠实习生焦宇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张然
海外运营编辑:唐双艳吴婉婕
海外项目经理:庄欢
海外商务合作: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